近年来,合肥在科学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一路疾驰,“科创名城”的声誉愈发响亮,吸引了大量人才。随着城市的蓬勃发展,住房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合肥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各项改革,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把建设保障性住房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统开展“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四好”建设,致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背景下,滨纷公寓·馥庭项目作为合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典范脱颖而出。
合肥市在建设保障性住房“好房子”过程中,通过健全机制、精心选址、制定标准、优化设计、强化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打造高品质的保障性住房。
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规建制一体化管理,实现统筹领导,统一政策、标准和管理。强化全过程管控,从源头上确保建设质量;选址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完善、住房需求旺盛的区域,促进职住平衡;明确规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不低于普通商品住房,属地政府同步或适度超前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统一装修,达到拎包入住的条件;出台住宅品质提升指引,引导设计单位提升规划设计水平;优选专业租赁企业,进行信用考核,推动公司可以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已评选出23家A级企业。
近年来,合肥市人口增长迅速,住房需求日益增大。为了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当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住房资源能够公平、有效地分配给有需求的人群。
增加房源供应,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培育专业企业等多种方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的结构性不足。目前,全市累计已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约6.3万套,以增量保障安居。
降低租赁成本,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大力增加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既让新市民和青年人在经济上可承受,又保障了建设企业的运营可持续性,确保租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促进职住平衡,通过盘活企业存量用地、非住宅改建等形式,充分的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在新增房源供给中,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的占比已接近40%,且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提升,让租户能够就近居住,减少通勤时间和成本。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权属、运营等方面的管理,推动租赁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充分的发挥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合肥安居集团,其房源体量约3.8万套,国有企业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及其重要的作用,逐步凸显其保障作用。
提高居住品质,通过优化项目选址、统一建设标准等方式,不断的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尤其是在规划选址方面,下足功夫,所有保障性住房都选址在交通、服务完备的区域,规定合乎条件的轨道TOD项目要配套新建保障性住房,充分的发挥轨道交通的优势,让人民群众住得健康、安全、方便。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工程、民心工程,合肥市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加快项目建设,实现“住广厦千万间,圆百姓安居梦”,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奠定坚实基础,让合肥成为更多人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城。
滨纷公寓・馥庭,是合肥市保障性住房“好房子”的范例。项目位于包河区,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项目总建筑面积达8.35万平方米,由7栋单体住宅组成,共计816套租赁住房,是安徽省首个配建租赁住房项目,于2023年6月正式纳入合肥市保障性住房行列。项目以环境宜居、健康舒适、绿色低碳、安全耐久和智慧便捷等多方面的优势,为住户打造了一个理想的家园。
环境宜居,营造温馨家园氛围。项目紧邻淝河生态公园,周边生态环境极佳。社区绿化率40%,环境优美,核心区域公共草坪为住户户外活动、邻里交流的聚集地。基础配套丰富,内设健身房、台球室、瑜伽室、影音室、社区食堂等,不定期举办桌游音乐节、青年夜校等活动,丰富住户的社群生活。商业配套齐全,打造租赁社区商业品牌“滨纷生活汇”,配套住户必需的便利店、早点小吃、便民理发、诊所药房等业态,确保住户在社区内可享受到全面、贴心的生活服务。
健康舒适,提供宜居租住体验。项目在户型设计上,最大限度地考虑了租客的舒适性与合理性。户型有单身一居室、温馨两居室、家庭三(四)居室,满足多种人群的居住需求。所有住宅均达到住宅设计规定要求,为住户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在室内环境设计上,采用了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健康性能提升措施,确保了室内空气质量和声光热环境的高标准。在装修和家电配备上,户型均为精装修,冰箱、空调、洗衣机、油烟机等家具家电齐全,水电气为民用价格。特别是55平方米一室一厅和69平方米两室一厅的主力户型,凸显健康、舒适、温馨与美观的设计理念,客厅与卧室采用开放式设计,客厅设计了餐桌区域,卫生间采用干湿分离设计,厨房配有常用厨具,方便住户使用。
绿色低碳,践行节能环保理念。项目采用高效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建筑阳台外墙上,壁挂式太阳能板整齐排列,与电辅热系统水箱组合,为住户提供24小时热水。住宅楼梯、走道、电梯厅等公共区域的照明节能自熄开关采用人体感应、雷达感应技术,自动开关,有效节约了能源。在雨水利用方面,社区设置了雨水收集器,将雨水收集并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实现了雨水的循环利用。社区还特别设置了旧衣回收箱和垃圾分类箱,引导住户进行资源回收和垃圾分类。
安全耐久,筑牢生活坚实保障。项目建筑使用年数的限制超过70年,在设计和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与材料。在部品部件的选择上,注重采用耐腐蚀、耐久性强以及安全可靠的部品部件及连接方式,确保建筑的持久性和安全性。建筑外墙主要是采用真石漆等材料,不仅仅具备阻止燃烧的功能,同时也对钢结构提供了额外的保护。外墙保温材料属于A级防火材料,有效提升了建筑整体的防火等级。在结构加固与抗震方面,在关键部分采取了结构加强固定措施,明显提高了建筑的抵抗震动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考虑租房市场的需求,采用适合复合租赁市场的户型设计,减少了对墙体与结构的二次拆改,从而保持了建筑的完整性和稳定能力。在安全加固方面,在重物悬挂区,如吊柜、热水器等位置,使用砖砌墙做加固,确保这些区域的安全性和能够承担重量的能力。外窗采用断桥铝结构,入户门采用钢制密码门,确保了门窗的抗风性能、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隔声性、安全性与便利性。在电气安全方面,室内灯具、插座、热水器、空调回路均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有很大效果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同时,电梯轿厢内安装五方可视化对讲和监控拾音摄像机,自动监测电瓶车出入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并有报警提示功能,确保居民使用电梯的安全。社区还特别注重公共区域的安全防护,排烟井、通风井、采光井四周设置绿化景观和围栏,防止非工作和维护人员靠近。公共区域走廊护栏高度达到1.3米,有很大效果预防坠落事故的发生。
智慧便捷,开启智能生活新篇。项目访客系统能留存访客人脸信息30天,陌生人进入时会记录信息并警示,确保社区的安全。通过智能化设备打造无人值守岗亭,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管理效率。在电动车管控方面,楼道及电梯间驶入电动车时会报警,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有很大成效避免了电动车上楼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园区四周配备的智能化设备能对外来人员进行监控,一旦有翻越行为及时报警。高空抛物轨迹查询系统能快速定位高空抛物楼层及房间,报警并留存抛物记录,保障了居民的“头顶安全”。智慧跑道可以自动记录居民的运动数据并进行运动信息统计,让住户更好地清楚自己的运动情况。智慧大屏整合了社区智能化设备,对社区各项智能化数据来进行展示,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滨纷智联”房源管理平台实现了线上看房、房源签约、租金缴纳、水电费用查询、线上报修等事务一键式线上办理,减少了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人车分流的设计让“人、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确保了社区的交通秩序。同时,提供百兆光纤入户的高速网络体验,让住户无需担心网络卡顿或延迟。项目还取得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如“一种智慧跑道用地面照明装置”“一种智慧跑道路面平整度监控系统”等,这些专利的应用逐步提升了社区的智能化水平。
在滨纷公寓・馥庭项目,住户不仅仅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生活服务,还可以感觉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让住户真正感受到安心、放心和舒心,实现了人们对安“家”之处的美好向往。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24日到北部战区机关视察慰问,通过视频看望基层官兵,检查部队战备值班和执行任务情况,代表党中央和,向全体人民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军队文职人员、预备役人员和民兵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
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针对2025年在房地产领域的重点工作,各地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梳理发现,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各地关注的重点,建设“好房子”、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也成为了多地的重点任务。
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坚持系统思维、疏堵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源头治理、实施信息化监管等方面多管齐下,健全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体系,提高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打造更加优美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新海南。
随着蛇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一盏盏红灯笼与造型各异的彩灯在主要街道两侧纷纷“上岗”,将北京装点得美轮美奂,也拉满了节日的“仪式感”。
日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开展“共筑绿色新春防线 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宣传活动,通过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争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宣讲者。
河南省洛阳市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专家智库于去年年底成立,首批共有50名专家入库,他们来自城乡规划、文物保护、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造、风景园林等多个领域,将深度参与洛阳市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政策、技术文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评审以及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的调查评估、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等工作。